聚焦丝博会丨 西安“网红打卡地”为什么这么“红”?_大皖新闻 | 安徽网

大皖新闻讯  提到十三朝古都西安,兵马俑、华清池、大雁塔、城墙这些“老网红”景区,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。然而,近年来,陕西考古博物馆、大唐不夜城等新兴“网红”,也成为很多游客青睐的打卡地。这些西安文旅产业的“新晋网红”,是怎么走红的,能给安徽文旅发展哪些启发呢?9月21日,大皖新闻记者跟随“2024相约丝博会 全国主流媒体看陕西”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陕西考古博物馆和大唐不夜城,探寻其中奥秘。

数字科技助力文物“活”起来

作为中国首家考古专题类博物馆,陕西考古博物馆自2022年开馆以来,就“圈粉”无数。

在这里,游客可以亲手触摸史前陶器碎片,也能近距离观赏被“打包”搬进博物馆的西周“第一豪车”铜轮牙马车的考古现场。而更加吸引人的是,这些辉煌灿烂的历史遗存,正通过数字化互动装置、3D投影、AR、文创等多种形式“活起来”。

记者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采访了解到,这里随处可见考古工作的数字化应用。据介绍,陕西考古博物馆超过70%展项设置的数字多媒体及物理互动装置构成的“科普线”,观众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,了解遗址的结构,通俗易懂。

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第五展厅,一个复原展示的唐代贵族女子李倕的华丽冠饰,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工作人员介绍,李倕冠饰制作工艺精巧、材质名贵且丰富,奢华、绚丽但出土时却“面目全非”,经过实验室微观发掘剪辑复原研究,通过X光探伤、三维激光扫描,逐层清理加固,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,让华美冠饰在科技助力下,再现大唐风华。

经科技复原后的李倕冠饰

另外,相较于别的博物馆重点展示出土的文物,陕西考古博物馆侧重于通过遗址现场再现,向观众展示栩栩如生的历史场景,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、研究、阐释、展示、传播的学科全链条,向众人讲述文物背后的考古故事,也让考古这一小众知识变为大众文化。

创意文化持续催生“流量IP”

9月21日晚,夜幕降临,大唐不夜城的灯光渐次点亮,人群如潮水般涌向这里。从大雁塔北广场一直延伸至开元广场,中间密集分布着慈恩寺遗址公园、潮空间、西安美术馆、陕西大剧院、“开元盛世”雕塑群等文化场所……南北长2100米、东西宽500米,这片65万平方米的文化街区,组成了大唐不夜城的基底。

大唐不夜城

漫步在这片古色古香的街区,仿佛穿越回大唐盛世:女性着唐装、点花钿,男子穿圆领袍、戴幞头,随处可见;摇着拨浪鼓、推着文创花车的工作人员擦肩而过;飞檐斗拱、秦腔汉乐、唐服雅集,一砖一瓦、一景一设,甚至小到灯柱、垃圾桶这些实用设施,皆是唐风。

“大唐不夜城分为五个功能区:商业步行街、贞观广场、文化交流广场、庆典广场及唐城墙遗址公园,通过对五个分区的刻画,展现文化内涵丰富、自然清新的生态风光带。”工作人员介绍,2019年不倒翁小姐姐走红之后,大唐不夜城不断挖掘新的创意,来满足游客的视觉和沉浸式文化的感受。悬浮兵马俑、石头人、唐代仕女武士巡逻队等文化IP陆续出现,受到游客的追捧,“这些IP也在不断丰富着大唐不夜城的文化内涵。”

从“不倒翁小姐姐”到“盛唐密盒”,大唐不夜城仿佛掌握了“流量密码”,那就是:仿古建筑作为背景,沉浸式体验超级有趣,让人感受到了主题乐园般的“一站式”贴心服务。大唐不夜城街区负责人告诉记者:“大唐不夜城致力于‘夜经济’文旅消费集聚区的发展,创新打造沿街商业矩阵,坚持文商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模式,不断探索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新路径,为商业赋能。”

探索数字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

作为十三朝古都,西安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拥有世界级景点,同时,近年来也涌现出了许多新兴的网红打卡地,如大悦城观景台、钟楼开元商场观景台、南门中大国际复古街区等。这些地点通过独特的建筑设计、灯光效果或文化氛围,为游客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拍照体验。而肉夹馍、凉皮、油泼面等传统美食,不仅味道独特,还承载着西安的地方文化特色,成为游客打卡的重要一环。

这背后,离不开西安文旅部门的精心策划。据了解,近年来,西安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旅游营销策略,如“摔碗酒”、“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”等,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的关注。这些活动不仅提升了西安的知名度,还激发了游客的打卡热情。西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西安将借助新媒体平台、数字技术、“互联网+”等,探索数字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,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大皖新闻记者  刘旸

编辑 陶娜
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