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常听父母抱怨:为啥就我家孩子这样?磨蹭,不爱学习都是天生的。自觉的孩子不用管,不自觉的孩子管了也没用。
通常这个时候,我都只听不反驳,也不试图讲道理,让父母觉醒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,才会让孩子开始厌学。
因为此时,父母也崩溃了,原本就是自责和内耗的,觉得是自己不会当父母,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该生孩子。
眼见父母这么难过,我也不愿意再指出父母教育方式出了问题,而且父母此时也需要被滋养和安慰。
有时候事实没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要先看见父母的情绪,先让父母的崩溃情绪有个倾泻的地方。等父母的情绪恢复之后,才有理智和清晰。
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,才会养出很棘手和费劲的孩子,尤其是这三种模式。
第一种模式:密不透风的包办。
在跟父母沟通的过程中,我发现最容易崩溃的父母有两种,一种是把孩子学习当成唯一重要的事,一种是对孩子过度付出,什么都想管,或者孩子的依赖度太高,不想管又不得不管。
这么说吧,父母如果从孩子出生到上学,一直在密不透风的包办,大到衣食住行,小到拿一件东西,穿个衣服,写个作业。
父母都360度无死角地陪着,就很容易剥夺孩子的做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。
这样的高度管控和付出之下,孩子会有种:我不用管,我爸妈会搞定的,十几年下来,孩子就丧失了基础的做事能力和思考能力。
等到孩子青春期,父母觉得该放手时,却发现孩子压根没有独立能力,也没有学习能力,只能填鸭式助力搞定。
父母不推,孩子就一步不走,父母推了半点,孩子勉为其难走一两步。
于是父母也崩了,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只换了一个“废掉”的孩子。
此时,一心想要纠正过来孩子,让他改变,让他自立,让他独当一面。
包办带来的反噬是潜移默化的,是多年来的一种渗透,想一时改变孩子,是根本不可能的。
第二种模式:父母情绪不稳定。
另外,影响孩子自驱力和能动性以及行动性的,就是父母的情绪时不时爆发。
看到孩子不如自己的意,就大发雷霆,不是吵就是骂,要么就是各种抱怨。
或者看到孩子不争气的样子,恨得咬牙切齿,脸色阴沉。
父母情绪开始激烈的变化时,要么是想快点改变孩子,要么是出于对孩子未来的担心和恐惧,要么是觉得孩子没救了,心力交瘁。
很能理解父母的难过与压抑,但是父母的情绪需要先前一步释放和恢复,不然只会导致孩子更内耗,改变进度更遥遥无期。
同样摆烂的孩子,情绪稳定的父母关注的在一地鸡毛中,如何一步步去解决问题,而情绪崩溃的父母会做的情绪爆发后,引发更多冲突,激发更多恐惧和负面情绪。
当父母这也怕,那也怕,这也觉无望,那也觉得失望时,根本没心力去面对。
父母的情绪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,保持稳定的情绪更是难上加难,但没有情绪的稳定,亲子关系也好,影响孩子改变也罢都无从谈起。
第三种模式:打压式教育。
父母总是认为:不打不吵的孩子,是不行的,是会养废的。
但是真打了骂了,吵了的孩子,反而更叛逆,更内耗,更没自信,也更厌学。
尤其是从小被催,吵、打压的孩子,似乎身上没有一点可圈可点之处,但同时这样的孩子在被父母呵斥和打压之后,又会激起父母的内疚之心。
于是,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模式出现了,那就是一边打压一边溺爱。
这样的教育方式最可怕,让孩子既自卑又自大,既无能又任性。
尤其到了青春期后,孩子的叛逆与厌学会全面爆发。因为孩子没有自信,所以会觉得学习也没啥用,反正自己也学不会。
当然在遇到困难时,觉得好烦,好累,慢慢就直接躺平,懒得动手和动脑。
因为不做就不会错,不尝试就不会被吵和呵斥。所以孩子宁可不做,也不愿意去试错。
懒孩子不是天生的,没有心力的孩子大都是被父母打压太多造成的,而包办型的父母更是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。
父母这也怕,那也怕,这也担心,那也担心,所以对孩子亲力亲为,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,等孩子长大了又埋怨孩子什么都不会做,什么苦都不愿意吃,这不是很相悖吗?
错误的教育,才会养出棘手的孩子。家庭教育是一个因果关系,家长种下什么因,就会收什么果。